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小学126句

2023-08-07 12:21:06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六年级

1、关于端午节的古诗60字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5)、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6)、这首诗表达了端午节欢愉的背后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8)、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0)、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1)、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12)、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4)、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15)、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16)、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7)、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18)、端午节流行的民族地区很广,有汉、壮、布衣、侗、土家、仡佬等。

(19)、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0)、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2、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小学

(1)、今天我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忠臣,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2)、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4)、端午节到了,一说到端午节我们就会想到粽子。是的,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很热闹,都在包粽子,今年我也要学包粽子。今天上午,我和弟弟一起在家里学包粽子,之前的准备是;一碗调好料的糯米,一些粽叶,兰草和调好料的肉。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午日观竞渡》

(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7)、——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8)、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真的很多。从汤显祖到文天祥,从苏轼到杜甫以及贝琼、张耒,众多的文人骚客都曾为端午节赋诗吟句,或豪放,或悲怆……下面就分享几首给大家吧。

(9)、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0)、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1)、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3)、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5)、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6)、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1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9)、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20)、端午节的古诗小学,古诗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的,其实对于古诗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完全的`学会,比较历史上记载的古诗是非常之多的,但也有很多是我们常见的,以下了解端午节的古诗小学。

3、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六年级下册

(1)、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3)、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4)、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6)、谁信骚魂干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谗龙怒。

(7)、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8)、端午佳节的欢乐气氛也感染了各位老师们,我校工会借此佳节举办了“暖暖清香香四溢,粽粽温情情更深”端午节主题活动。只见,有经验的年长教师们包起粽子来,手势老练,技法纯熟,时不时还给青年教师“指点迷津”,教工们欢聚在一起,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同迈向下一个起点。

(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0)、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1)、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12)、   即使有这么多的说法,到今天,端午节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屈原以及他体现出来的伟大的爱国精神。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学习并传承他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情怀。不管说法有多少,我们的习俗还是差不多的,端午节最常见的便是划龙舟和吃粽子了。

(13)、日长蛟虚问祭,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4)、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5)、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6)、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8)、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19)、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干古。

(20)、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诗人的逝世。

4、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六年级上册

(1)、(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比喻在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4)、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5)、五月初汩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澎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6)、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7)、奶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

(8)、每逢端午节,人们都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这个小常识大家要知道哦!

(9)、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10)、董珊珊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本科学历,英语专业八级。2017年走上教师岗位,担任三至六年级英语教学。人生格言: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茫。

(11)、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2)、中心小学以“非常传统 特别现代”作为教育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端午诗词争霸赛”正是将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

(13)、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4)、端午节到了,一说到端午节我们就会想到粽子。是的,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很热闹,都在包粽子,今年我也要学包粽子。今天上午,我和弟弟一起在家里学包粽子,之前的准备是;一碗调好料的糯米,一些粽叶,兰草和调好料的肉。

(1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6)、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7)、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8)、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宋代·文天祥《端午即事》

(20)、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劝阻楚怀王,但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果然楚怀王上当被囚。

5、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六年级

(1)、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来自于周紫芝《永遇乐》

(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3)、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4)、(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同心;协,共同合作。

(5)、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

(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7)、端午节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吃。味道也有很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

(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9)、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11)、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2)、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13)、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14)、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6)、(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0)、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才过屈宋)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

(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5)、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7)、译文: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去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9)、(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1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1)、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2)、端午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的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一习俗,甚至还有一天的法定节日。

(1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4)、(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15)、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6)、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7)、“画”端午。三年级中队通过手抄报等形式来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六年级中队情系端午“识艾草”,到野外观察、采摘艾草,做成标本。

(18)、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9)、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2)、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4)、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6)、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