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中国意境最美六言绝句带雨145句

2024-04-02 09:22:09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中国意境最美六言绝句

1、意境美到极致的宋词

(1)、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2)、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3)、这首诗用的就是六句话,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了表达诗意,才运用了六句这一格律形式。

(4)、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说辞。

(6)、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顾况《过山农家》。

(7)、回忆如墓,淡薄如素,我们是否该相忘于江湖。

(8)、六句的五言绝句,最为知名的是孟郊的《游子吟》属半律诗;全诗如下:

(9)、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10)、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

(11)、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出“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12)、“六言律诗”是根据古代五律、七律诗体发展衍生而来的一种近代新诗体,具体是指每篇八句、每句六个字的律诗。

(13)、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14)、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15)、烟雨湖光软漾,空濛山色生奇。忆自段家桥水,流连不觉遄飞。——韦应物《烟雨》。

(16)、思念,是灵魂的呼唤,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想象。

(17)、结束语诗从先秦的四言,到汉朝五言,唐朝的七言, 六言诗一直没有占据过主导的地位。六言绝句也同样远远不如五绝和七绝影响深远。

(18)、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19)、柔婉绮丽的语言,朦胧淡远的情致与韵味,诉说的是思乡的愁绪。

(20)、这首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中国意境最美六言绝句带雨

(1)、我们可以想象,两人痛快畅饮,也许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

(2)、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3)、情绪,是灵魂的自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倾诉。

(4)、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寒气凛凛的疆场,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5)、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6)、这首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7)、“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8)、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9)、译文:家住在江南水乡金陵边,嫁给了长安少年。回首故乡双泪落,群山遮眼不知在哪边。战争何时能完结,明月何时能再圆?吟成这首怨曲向君弹唱,不觉心凄弦也断。

(10)、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11)、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12)、诗人曾满怀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13)、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14)、在这深秋的夜晚,我想起了你,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15)、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有一千里一万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山前的溪水山后的溪水。从长沙又遭贬谪离开那里令人伤感失意,怀人的情思像江岸潭边的香草那样浓郁。

(16)、也许我们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总归该有点追求。

(17)、此诗是作者寄给妻子的诗,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途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现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18)、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19)、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唐.于鹄《题邻居》

(20)、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王维《自适》

3、100句顶级绝美诗句

(1)、六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近体诗的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2)、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3)、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美,却不知在风浪里捕鱼有多艰难、多危险。

(4)、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5)、情绪,是灵魂的自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倾诉。

(6)、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7)、又通过“弄”“寻”“行”等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8)、露重长门敛泪衿。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

(9)、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10)、《人民日报》推荐36个古诗词之最,换种方式读古诗,更有趣!

(11)、欣赏,是灵魂的宁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享受。

(12)、纵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画的活泼、自在、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正是诗人“真性情”的表现。

(13)、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14)、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15)、一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限怅惘……

(16)、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17)、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用了一个“恨”,所谓恨,是爱之极也。明明思念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却就不知恨谁。

(18)、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重。

(19)、以美好之心,欣赏周遭的事物。欣赏平平淡淡,也欣赏轰轰烈烈;欣赏风花雪月,也欣赏柴米油盐;欣赏阳春白雪,也欣赏下里巴人……

(20)、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4、中国意境最美六言绝句长篇

(1)、往事不可追,与其感伤,不如珍惜。眼下的时光,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年华。

(2)、夹岸人家临镜,孤村灯火悬星。乔木千枝鹭下,深潭百尺龙吟。——岑参《村居》。

(3)、这首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此诗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客居巴蜀时。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而在此诗中,却表现为明快。

(5)、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

(6)、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7)、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诗。

(8)、又通过“弄”“寻”“行”等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9)、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李白《夏景》

(10)、诗词是有力量的,或治愈、或鼓舞、或安慰、或寄托……

(11)、全诗旨在写静,却以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处理,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2)、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13)、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顾况——《归山作》

(1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5)、江边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江面上也是烟波浩淼。江上已然升起了沉沉的月色,像我此时晦暗的心情。相恋的两个人哪怕近在咫尺,无法相见如隔千里,更何况又听见家家户户做棉衣的捣砧声,从远处传来。

(16)、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两句十二字,便勾勒了一幅意境高远的山水画,此画应大片留白。

(17)、全诗浑厚开阔的气势中,充满着淡淡的乡愁。虽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一望再望,却也只见“花柳映边亭”,思乡之情一览无遗。

(18)、“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19)、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0)、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5、六字诗句唯美古风

(1)、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2)、译文: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群鸟在田野上飞翔一忽儿近一忽儿远,闲人在船上听凭溪水飘荡忽东忽西。

(3)、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4)、故乡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段风景。

(5)、又通过“弄”“寻”“行”等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6)、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美,却不知在风浪里捕鱼有多艰难、多危险。

(7)、六首写于逆境中的诗词,一首一个名句,成为励志经典

(8)、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9)、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10)、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1)、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2)、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出了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尽情的采集它们,因为红豆最能寄托相思。

(13)、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一首诗中展现了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身边之景,也看到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相连在一起。

(14)、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胡适《梦与诗》。

(15)、这是一首咏竹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冰雪玉竹图”。

(16)、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面对着潺潺的溪水观赏。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径,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百灵声声脆,婉转歌唱。泉水咚咚响,脉脉流淌。

(17)、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18)、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19)、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0)、离别,是灵魂的释然,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凝望。

(1)、每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2)、他远离家乡已太久太久,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秋风萧瑟、黄叶飘零,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

(3)、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李白《夏景》

(4)、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5)、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6)、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7)、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8)、全诗语言朴素,写得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9)、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10)、释义: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群鸟在田野上飞翔一忽儿近一忽儿远,闲人在船上听凭溪水飘荡忽东忽西。

(11)、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2)、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13)、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说辞。

(15)、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16)、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17)、这种幽静孤寂的感受,现代都市人应有深刻体会,夜深人静,唯有月相伴。

(18)、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19)、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为了赢得周郎的一回顾,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20)、中国历史上水平最高的十首诗词,你都读过吗?

(1)、释义: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2)、每一句诗都在描写了风的力量,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更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

(3)、这首诗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4)、诗词丨李煜这8首词,说尽了一生,美到极致!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7)、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8)、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9)、繁华尽处,寻一处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1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同时象征高尚的人格,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11)、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12)、每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13)、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归山作》。

(14)、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15)、他远离家乡已太久太久,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秋风萧瑟、黄叶飘零,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

(16)、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17)、同样是明月,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却是不同意境:

(18)、这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人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自然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图画,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

(19)、《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20)、▍编辑:小诵 *作者:诗词天地·见见天见地见众生。本文首发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500万人的诗意生活倡导者,每早六点,与你相约,转载请标明来源。微博@诗词夜公子。

(1)、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霭苍苍。树色尤含残雨,钟声远带斜阳。——张仲素《山寺秋斋》

(2)、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3)、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一样,也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他们的出现都早于格律诗的出现。六言诗的起源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写到:五言起于李陵、苏武,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不过,六言的诗句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很多了,例如《国风·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这一类六言的诗句杂在四言诗句之中。在汉朝出现了通篇的六言齐言诗,汉朝人梁鸿《适吴诗》: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不过,这种诗中有不少没有实际意义的“兮”,还没有没有脱离骚体诗的风格。 绝句的起源绝句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齐梁时期,南朝梁、陈诗人徐陵《玉台新咏》中有古绝句四首,但都是五言绝句,例如: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不过,早于绝句这个词出现以前,就已经有齐言的五绝和七绝了。东晋王嘉编写的《拾遗记》中有歌谣《行者歌》: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早在东晋时期,庾阐有一首《游仙诗》:荧荧丹桂紫芝。结根云山九疑。鲜荣夏馥冬熙。谁与薄采松期。有名的六言绝句唐朝诗人王维写过不少六言绝句,如《田园乐七首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上面两首可以看出,很注意两字一组平仄的交替协调,可以算作格律诗。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5)、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