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屈原写的有名的诗句104句

2023-12-22 10:41:59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屈原写的著名诗句是哪几句

1、屈原写的最著名的古诗

(1)、《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              ,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2)、《招魂》的结构是:序引,招魂辞,乱辞,总共三个部分。招魂辞中又分为“外陈四方之恶”与“内崇楚国之美”两大部分。一般招魂辞是没有序引和乱辞的。而且招魂辞每句结束都有“些”字,据旧注读苏贺切,其音与今湘南民歌尾音“啰”相近。而序引、乱辞语气词都用“兮”字,与《离骚》、《九章》等篇相同。由此可见,托为巫阳的招魂辞,主要遵从招魂的习俗要求,而序引和乱辞,则更显示出屈原的主体色彩。以下即依《招魂》的结构,略作鉴赏性介绍。

(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杂诗·人生无根蒂》

(5)、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 

(6)、NO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出自:屈原 《楚辞》

(7)、《客至》中“         ,         。”两句含蓄地表达出了宾客未至前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8)、《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0)、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11)、所谓灵魂不死,意思是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凡是人睡眠时、重病昏迷时,以及死去时,都被解释为灵魂出窍,即灵魂脱离了肉体,要想让人活过来,就需要把灵魂重新招回到肉体之中。所谓神鬼观念,原本指人死去后的灵魂,好的灵魂就是神,坏的灵魂就是鬼(最初,鬼并无坏意,而是指祖先灵魂)。此外,除了人有灵魂外,其它自然物也有灵魂,例如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大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从原始的鬼神观念,又演绎出神仙观念。

(12)、倒是后来要参加一次澳洲华人诗书画大赛,火花一闪,这些拉拉杂杂的思考,似乎找到了一条可串起来的线了,就很快写出了一组诗,题为《和平组诗》,共四首,核心的一首就是《一个屈原已经足够》。承蒙评委错爱,竟获了一个奖:“成就奖(最高)”。领奖后,那一晚约几个朋友喝了酒,酒桌上几个人不知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的句子吟了几遍,自然,也把我这诗“朗诵”了几遍:

(13)、我先讲格律诗,主要讲怎么写诗。其实写诗没法教的,只能说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14)、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15)、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屈原

(16)、译文: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吹竽鼓瑟声悠扬。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17)、《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         ”。

(18)、那么,“赋”这种文体与我在前面讲过的作为诗歌表现方法之一的“赋”,有没有关联呢?有的,因为“赋”这个字本身就含有“铺陈”的意思。什么叫“铺陈”?一个东西本来乱糟糟地团在一起,你把它打开铺平,拿给大家看,这就是铺陈。“赋、比、兴”的“赋”和文体的“赋”都是很注重铺陈的,所以才叫做“赋”。其实,“赋”还有另外的一种意思,那就是吟诵。

(19)、我们知道,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死,在位11年,楚威王之子熊槐继位,是为怀王。公元前328年,为楚怀王元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入秦被扣留,在位30年;楚立太子横,是为顷襄王。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客死于秦。

(20)、《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2、屈原写的有名的诗句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

(3)、序篇首先描述死者灵魂的哭诉,其中“长离殃而愁苦”,或以为是指屈原遭到放逐,其实是指楚怀王客死秦国。接下来描述,上帝同情楚怀王的不幸遭遇,命令巫阳为其招魂。然后描述巫阳以自己的职责是占梦解梦为理由,而勉强接受上帝的命令。

(4)、愿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鬼——屈原《楚辞》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春晚》

(6)、《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7)、  “三”并非“三”,即“三”不是确定的而是一个虚数。“三”与万物其实是一个同构的关系。“三”就是万物。我曾经写过一首截句诗,只有两行:

(8)、中国学作旧诗的人都很注意吟诵。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就是“二二”的停顿,读起来就可以有抑扬顿挫,产生一种音乐性。当然,如果再长一些,每句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它的起伏高低的变化就更多,读起来声音就更美。然而,也不是音节越多就越好,因为人被生理机能所限制,一口气念不了太长的句子,所以中国旧诗发展到后来,以五言和七言最为流行。词里边虽然有长句,但词里边的长句都有句读,并不是一口气读下来的。《诗经》是中国最早期的诗歌,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最简单的以四言为主的形式。

(9)、千百年来,屈原以其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和独特的人生经历而成为后世人们不断品评、议论的对象。以下是屈原爱国的诗句,欢迎阅读。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11)、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1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

(13)、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5)、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溆浦历练时,经常坐船在沅水一带往返,趁周末还经常去泸溪找朋友玩耍。他写下了《泸溪别人》诗句: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流随君向北流,行道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意思是湘西的山水和三峡一样的险峻,一样的美丽!

(16)、乾隆六十年(1795年),震惊清王朝的乾嘉苗民起义,逼得朝廷匆忙调集七省近十万兵力围剿。清军总指挥乾隆的私生子云贵总督福康安,在乾凤边境围剿吴八月战斗中,忽然看到了一大一小的山峰形状像背儿山时,顿觉如小时母亲背自己的情景,吓得目呆口惊,意识到自己末日即将来临。果真没过几天,就在背儿山附近,福康安得下重病,最终丧命。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大贪官和珅的弟弟何琳,福康安死后,何琳也战死在湘西。

(17)、加深对《怀沙》的理解,我个认为屈原当吋的心是豁达执着,視死如归的,他想用死亡表达自己如美玉一般品操守,借以唤醒世人的混浊沉醉。

(18)、世界等于零,也就是说世界重新敞开,并获得了零一样的无穷的生命原力。

(19)、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意识是说: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汨”指汨水。“汨汨而过”指时间流逝。

(20)、王昌龄创作的千古名句有5句,其中最有名的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千古名句如下:

3、屈原写的著名的诗句

(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战国屈原《楚辞·国殇》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李清照倒是痛快了,发泄了自己情绪,但至此夫妻二人就有了裂痕,再也回不到从前。不久后,赵明诚郁郁而亡。李清照的下半生一直不顺,晚景凄凉,但这不幸给了她抒发情感的灵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词人。

(5)、最后还必须回到零。在“三”之后,六……基本上失去了哲学意义,它们充其量不过是“万物”的变体。“零、零”——如果用一个弧线来表示的话,这个顺序又恰好是一个圆(0),在象形的意义上接近于零,其圆周,则正好是一个曲线而非直线。伽利略在一六四一年给福尔图尼奥·利塞蒂的一封信中说:

(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7)、NO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出自:屈原 《楚辞》

(8)、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9)、如此说来,“三”就是全部世界。艾布拉姆斯从分析科学的角度将文学划分为四大部分,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并认为每一组关系代表了一种分析模式。这显然还是技术主义的思维。当我们说“三就是世界”的时候,其实意味着这样一种认知: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自我、语言、观念……等等,都同时性地存在于此时此地。这是一种空间性的思维而非一种时间性的思维。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更是一种倾向于东方文化的思维而非西方文化的思维。根据瓦尔特·米尼奥罗的观点,在十六世纪之前,印加帝国、伊斯兰帝国、中华帝国和欧洲各国同时拥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和观念,但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欧洲对全球的殖民,欧洲文化成为一个统治性的文明,并以此建立了文明的等级和优劣。

(10)、译文: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这是一个比喻,比喻说在乱世中,大家都沉沦里面不明是非,只有我一个人看的清现在的局势。

(11)、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桂枝香·金陵怀古》

(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          ,              ?

(14)、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读山海经·其十》

(15)、有意思的是,我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有男子(灵魂)驭龙升天图,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有龙凤导人(灵魂)升天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绘有天上世界、人间世界、地下世界等丰富内容。凡此种种,均表明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楚国楚地特别注重人死后灵魂归宿的问题,这也是诸子百家唯有楚国的文人学者会撰写《九歌》、《招魂》、《大招》的原因所在。

(16)、《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                ,              。

(17)、《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1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

(19)、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20)、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4、屈原写的诗句有哪些?

(1)、“二”是分裂。虽然“一”是确定存在的。但“二”却是我们基本的生活现实。分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或许是从庄周所言的浑沌之死开始: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4)、平心而论,我们善良的人都很愿意他们在政治上卓有建树的,最终看到的却是他们的落魄失意时,我们就为这些心目中的奇才,这些伟大的文人作起辩护来了:唉,都是时运不济呀,处于一个小人成堆的时代,全因为这些小人做梗,他们才没有施展其宏图大志啊!比如,屈原的失意,我们说是因为靳尚、子兰、郑袖等人被秦人张仪重金收买,充当内奸,而使楚王不再信任屈原的;比如,李白的失意,我们说是因为有杨国忠、高力士等小人围绕着唐玄宗转,使唐玄宗不可能任用李白;再比如苏东坡,我们说是因为身边有过王圭、李定、李宜之等等小人……其实,深究下去,我们不难发现,与这些杰出文人相敌对的,其实很难说全是小人,比如,与苏东坡对着干的就有那写出《梦溪笔谈》的沈括;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有他苏东坡本人和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能说他们都是“小人”吗?一句话,这些文人参与政治,走向官场时,也和其他人一样,会有许多支持者、同路人;同样也会有许多反对者、死对头。不管有多么强大的敌对势力,那些“杰出政治家”总能一路过关斩将,走向政治生涯的巅峰,而“杰出文人”却总被绊落马来,一生失意。足见,其实主要原因不在身边是否有“小人”,而在文人本身呀!

(5)、卡尔维诺由此提出疑问说,“圆和球体也许是最高形象”。在伽利略和卡尔维诺看来,宇宙的秩序其实类似于一张字母表,而以“圆和球体”构成了这张字母表的“最高贵的形式”。

(6)、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7)、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8)、我在前面还讲过,《离骚》写对理想的追求,所用的是一种比喻和象征的方法,它讲的是一个远游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追求美人的寓言。而这种故事性的叙述,也就带有一定的散文性质。然而,整个《离骚》所洋溢的那种浪漫的感情及其押韵的形式,却又属于诗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说《离骚》是结合了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特点。那么,赋既然继承了《离骚》的“骚体”,所以它实际上也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汉朝的赋最初写得很长,后来也有了短的。随着其他文学体式的发展,赋的体式也在不断变化。当骈文兴起的时候,赋里边就有了“骈赋”;后来当唐宋八家提倡散文时,就又兴起了一种散文体的赋,苏轼的《赤壁赋》就是散文体的赋。

(9)、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10)、李清照是两宋之际人,前半生生活在繁花似锦的北宋,无忧无虑一直到长大、结婚,从其诗词中就能看出她生活的多姿多彩,尤其是嫁了一个同样才华的丈夫,更让这种幸福达到顶峰。 如果不是意外的出现,或许李清照会一直如此幸福下去,中国文学史上也会多一位擅长写个人、家庭情感的女词人,更会少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女词人。

(11)、屈原作品想象最为丰富,词采十分瑰丽。《离骚》中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把日月风云,都调集到诗篇中来,使辞彩非常绚灿,他还突出地描写了三次求女的故事,以表达自己执兼比兴”,他善于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恶木秽草,以喻小人。通过比兴手法把君王信谗、奸佞当道、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

(1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1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剑客/述剑》

(1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15)、另一位我要介绍的就是郁达夫,他的诗也是大家公认很好的诗,郁达夫的诗是从清人出来的,学黄仲则的诗。黄仲则是清代诗写得非常好的,他写的“一星如月看多时”,就非常的美。郁达夫最著名的诗就是那首《钓台题壁》:“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他一生在感情上是悲剧人物,他还是个烈士,是被日本人暗杀的。郭沫若曾说过,他是名作家里唯一一个烈士。这首诗写在左联七位作家被捕但还未被杀之前,因而他在喝酒时怅然若失,喝着喝着把杯子停了下来。“不是尊前爱惜身”,就是说我不是在酒杯前爱惜身体,因为他平时是个不渴酒的人。“佯狂难免假成真”,不管真的假的反正我就是很伤心。第二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就是讲自己可以绝情,可以义无反顾地做牺牲。这两句诗是诗人最著名的诗句,只是还不是这首诗里最主要的诗句。这首诗最主要的诗句,其实是后面两联。“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是讲到了左联这个历史事件。最后“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是讲了自己可以绝情可做牺牲的缘由。帝秦讲到了秦始皇。这首诗其实是很壮烈的。我们现在就要记住这两句,因为这两句具有内在的质感,而且对照他的一生,非常的贴切,他是烈士啊!他还说过:“我比前贤路更宽”。郁达夫这个人其实是很悲伤的。

(16)、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戏答元珍》

(17)、这种开场白,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藏有某种玄机,或许这是屈原在用巫阳暗指自己。我们知道,古代巫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巫师也要有所分工,以便各司其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然而,由于屈原与楚怀王有着不寻常的君臣关系,因此屈原勉为其难,决定亲自为楚怀王招魂。为此,屈原借怀王托梦上帝,再由上帝命令巫阳的过程,实现由自己来为怀王招魂的目的。事实上,在《九歌》里,招魂、收魂的工作是由大司命承担的,这应当是楚国的传统习俗。但是,屈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之职,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巫师、学者和政治家,因此他才有可能革新招魂仪式,改由“巫阳”实施招魂。

(18)、今年高考语文默写题,有没有可能考屈原?全国大联考大V,4月15日,发起话题讨论,如果今年高考考屈原的《离骚》,你觉得最有可能考哪几句?

(19)、《离骚》主要围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花草禽鸟作为象征。运用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屈原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屈原愤怒地揭露了楚怀王不辨忠奸、昏庸无能。腐朽的贵族集团贪婪嫉妒、苟且偷安、结d营私、坑害国家;表现出强烈的为国献身精神、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爱国之情和同情百姓的感情;表达了诗人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精神。

(20)、期末考试季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晓文语文精心为你准备了一些复习的资料,推出的是高二上学期背诵篇目。

5、屈原写的最出名的诗句

(1)、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叠题乌江亭》

(2)、相爱不忠诚招人长怨恨,约会不守信却说没空闲。

(3)、意思是: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4)、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5)、《李凭箜篌引》中写音乐震撼力惊天动地的诗句是“        ,             。”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7)、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 

(8)、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九首》

(10)、还有要讲到的就是律诗中的对仗。这里我要强调,对联和对仗完全是两回事。这个问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看像杜甫这样一位写对仗的高手,他的对仗能有几句可以拿出来作对联的?为什么少,就是因为在律诗里面,对仗是一部分,这两句是开放的,是承前启后的,在整首诗里从头到尾,它是和其他几句浑然一体的东西。你拿出一部分来,成立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对联是个完整体,如果把两副对联放在一首律诗里,它绝对不是一首好的律诗,因为它是死的,它的门是关的,气是不通的,所以这个一定要讲请楚。所以用对联入诗的是一大弊端。我们上海有一个楹联协会,又有一个诗词学会,就是这个关系。也许大家没注意到,我认为是这样的。今天这个问题,就只能简单点讲了。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

(12)、沅水有白芷,澧水有香兰,心中思念你,口中未敢言。

(1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14)、渔父问说:"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了这里?"屈原说:"世上都混浊,唯我一人清白,众人都醉了,唯独我清醒,所以被放逐了。”漁父说:″凡是圣人,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拘泥,能顺应时世转移变化,世上人都混浊了,为什么不随波逐流,世人都醉了,为什么不去吃他们酒糟,喝他们薄酒呢!为什么保持美玉般的节操,自取被逐呢!

(15)、李商隐创作的千古名句是11句,其中最经典的两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有诗意,被广泛引用。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如下:

(1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7)、《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8)、《登泰山记》中,作者还参观了日观亭附近的景观,游览了道中石刻,只是位置偏僻的石刻来不及前往了:“自唐显庆以来,                。            ,皆不及

(19)、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20)、令人多少有点奇怪的是,长期以来,汉唐魏晋宋的文人大多接受王逸的说法。直至明代学者黄文焕在《楚辞听直·听二招》中,才明确批驳了王逸的说法,并首次提出《招魂》系屈原自招其魂的观点。此后,清人林云铭的《楚辞灯》、今人游国恩的《屈原》等著作,均支持黄文焕的观点,认为《招魂》乃屈原自招其魂。

(1)、在我国云南纳西族的习俗里,每家都悬挂着一个存放家庭成员灵魂的竹篓,姑娘出嫁到婆家,要进行灵魂从娘家转接入婆家的巫术仪式,只有这样才表示新人真的到了婆家,在当地的观念里该仪式甚至比转户口还重要。当有人去世时,则要为其举行招魂仪式,这时招魂的目的不再是让灵魂返回肉体,而是指引灵魂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叶落归根。为此,纳西族的东巴(巫师),专门绘有“神路图”,上面写着本族迁徙路上经过的地名,这些地名往往多达一二百个,招魂时东巴要面朝死者的灵柩,倒退着一边走一边按顺序依次高声念出。台湾学者李霖灿先生(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考察过纳西族的神路图,发现地名都是真实的,而且晚近时期迁徙经过的地名仍然能辨认出来。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