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韩非子自胜126句

2023-11-14 09:39:53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自见之谓

1、韩非子自知之明翻译

(1)、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2)、1以智说愚必不听。(智者向愚鲁之人进言,一定不会被采纳。)

(3)、译文: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4)、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6)、译文:所以虽然有嘴却不私下发表议论,虽然有眼睛却不私下窥探,而只有君主掌控着一切。

(7)、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8)、1贪愎喜利,择灭国杀身之本也。(贪婪自负,好大喜功,这是导致国破身死的根本原因。)

(9)、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0)、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贤人为镜子来照自己。)——墨子

(11)、普通人找不到通向目的地的道路,就像苍蝇一样乱撞,就是迷失。

(12)、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3)、因此圣人不期望完全按古代的办法,不效法陈规,而是研究当代的事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

(14)、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15)、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16)、译文:懂得方法的人做工匠,却不能自由施展技巧,所以造出的房屋会倒塌,制出的弓会折断;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无法推行他的方法,所以国家就会混乱而危及君主。

(17)、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韩非子·解老》

(18)、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9)、译文: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20)、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韩非子·六反》

2、韩非子自胜

(1)、译文:采取同样行动的人,不可不加以审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2)、“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峻法是用来禁止过失、排除私心的,严刑是用来执行命令、惩罚臣下的)

(3)、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4)、译文:千里马只是偶尔会出现,所以获利很慢;二劣马很常见,所以获利快。

(5)、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6)、译文: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7)、善于(或做用心)做狱吏的人,树立的是品德和威望;不善于(不用心)做狱吏的人,树立的则是敌人和报怨。

(8)、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9)、1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了解情况并不困难,处理这种情况才是困难的。)

(10)、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11)、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

(12)、译文: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13)、“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亲戚妻儿,可作为人质,加以软禁;爵禄丰厚,可稳住对方;相互制约,可束缚对方。贤者由于有人质而不敢有任何活动,贪婪的人由于有高官厚禄而使他的野心暂时得以歇息,奸邪的人由于有相互制约而无计可施。容忍有罪过的人而不加以制裁,臣下就会侵犯君上;小的奸邪不除掉,就会导致大的诛杀;罪名与罪行相符,就直接杀掉他;让他活着碍事,处死他又名不正言不顺,就在饮食中投毒而加以暗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与韩非子如出一辙,他们都洞察人性恶的本质,提出了暴力和阴谋诡计的思想。可是,马氏比韩非子晚两千年。而且,马氏代表的是西方文化的支流,被人称为“罪恶的马基雅维里”,如今商业上“马基雅维里主义”是不讲信用、龌龊卑鄙的代名词,而韩非子在中国却一直代表了文化主流,中国政治文化就是儒法互补的。可见,中国人的暴力和诡计思想之源远流长。韩非子可谓不择手段,教人暗杀、下毒,反映了统治者的残忍。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韩非子教秦始皇施暴,自己最终也被秦始皇害死。这叫作法自毙!法家的商鞅也是同样的下场。

(14)、译文:长久地责难犯小错误的人,经常侮辱别人而换得一时之快,屡次用恩惠来补偿给别人带来的灾祸,这就像是断掉的手又用玉接上一样,所以君主才有易位的祸患。

(15)、1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人们办事付出报酬,如果从对人有利的角度着想,那么及时是关系疏远的人也可以合作;如果总想加害对方,那么即使是父子也会相互疏远和怨恨。)

(16)、千里马很长时间才有一个,所以鉴定的利益来得慢;普通的劣马每天都有买卖,鉴定的利益来得快。

(17)、译文:不将房屋的裂缝塞住,却只想着将墙壁粉刷漂亮,一旦暴风骤雨来临,房屋一定会倒塌。

(18)、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19)、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韩非子·显学》

(20)、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3、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自胜之谓

(1)、不让智巧烦扰心境,不让私利拖累自身;把国家的治乱寄托在法术上,把事物的是非寄托在赏罚上。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韩非子·主道》

(3)、不劲直,不能矫奸。(不刚劲耿直,就不能矫正奸邪之风)

(4)、译文:群臣恪尽职守,百官行事有法可依;君主根据他们的能力加以任用,这就是遵循常规。

(5)、“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是,臣民不得因给私家谋利而得到功名,功名的取得,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赏罚必须全部出自君主,不得让大臣握有赏罚“二柄”,这是韩非子给君主的建议。

(6)、以散乱的军队进攻训练有素的军队,必然自取灭亡;以邪恶的力量进攻正义的力量,必然自取灭亡;以逆历史潮流的力量进攻顺历史潮流的力量,也必然自取灭亡。

(7)、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8)、再细小的奸邪行为都不容发生,这就是私人告密和连坐受刑所起的作用。

(9)、道是看不见的,在运用道的时候,不能被觉察出来。

(10)、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

(11)、不要掩盖别人的优点,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

(12)、译文:举荐外人不排除自己的仇人,举荐亲近的人不排除自己的儿子。

(13)、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亲信时不回避自己的孩子。

(14)、译文:重臣的d羽不是愚蠢而没有远见的人,就是败坏而不避奸邪之事的人。

(15)、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宋史》

(16)、1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采取同样行动的人,不可不加以审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17)、“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会奉迎显贵臣子,就像墨绳不会避绕木头的弯曲之处一样)“刑过(惩罚过错)不避大臣,赏善(赏赐善举)不遗匹夫”––––––对于“外人”,可以做到“法不阿贵”,“不避大臣”;对于皇亲国戚,统治者的天平往往就倾斜了。

(18)、1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古时的君王因勤俭而得到天下,因奢靡而失去天下)

(19)、古人说,人有四戒:酒、色、财、气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下山的虎豹。酒色财气,可以说是人们不宜发现的危险,有些人没死在大灾大难里,却死在这里,值得我们深思。

(20)、用个人的意志和私心来做为管理的方法的,随心所欲,管理一定混乱。用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的,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管理效果一定好。

4、韩非子自胜之谓后半句是什么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玩病。——《汉书》

(2)、凡是人大体的情形,取舍相同的就互相认可,取舍不同的就互相反对。

(3)、“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战战兢兢地办事)–––––––中国古代,患官场精神病的人肯定很多。

(4)、“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专制统治者都不容许老百姓聚在一块,像秦始皇,三人聚议,必杀无赦。

(5)、译文:经常修剪枝叶,不能使枝大而主干小;枝大而主干小,就经常受不住风吹,经不起风吹,枝叶就会使树干折断。

(6)、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7)、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贵鬼。(当人患病的时候就会尊敬医生,遭遇灾难的时候就会敬畏鬼神)(说明∶欲在法律控制、引导之下,则民将少欲)

(8)、“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诛罚)莫如重,使民畏之;毁(叱责)莫如恶(厉害一些),使民耻之”––––––秦始皇、曹操、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朱棣、万历皇帝、雍正都继承了重刑峻法的传统。

(9)、译文:只要有利益,他们就会忘掉恐惧和憎恶,而都变得象孟贲一样。

(10)、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11)、1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听信旁人的言语而亲近我的,必定还会因为听信别人的言语而责怪我。)

(12)、10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13)、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14)、译文:医生善于吸吮病人疮口的脓血,二者之间并非有血缘关系,只是存在利益罢了。

(15)、译文: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16)、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韩非子·主道》

(17)、恩怨不入公门。(不因私人之间仇隙而影响公务)

(18)、“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封建时代只把人当作工具,“上君”也不过是利用他人之智而已,没有人尊重其人格。直到现代,我们也还是追求“成才”,为人所用,或者成为“千里马”,为伯乐所赏识。

(1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20)、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吹开皮上的毛来寻找细小的疤痕,不洗净器物上的污垢来查看微末的缺陷)

5、韩非子自然观

(1)、译文:使其不得越职,就不会有大权旁落或兼并权力的现象发生了。

(2)、《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3)、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4)、“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治国的手段)具(具备)矣”––––––法家虽赏罚并用,但赏为表,罚为里。(古代)中国的法就只是刑法,没有保护人民权利的民法。

(5)、译文:君主应当明辨贤愚,但不应该因其贤愚而喜爱或厌恶。

(6)、译文:刑罚轻并非是仁慈,诛罚重也并非暴戾,只是适合现实情况而已。

(7)、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8)、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9)、善观人者,观其所言而已矣。——(清)章学诚

(10)、译文:人们办事付出报酬,如果从对人有利的角度着想,那么及时是关系疏远的人也可以合作;如果总想加害对方,那么即使是父子也会相互疏远和怨恨。

(11)、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孙子·说符》

(12)、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3)、译文:摇动树木的人如果一一拨动树上的叶子,即使劳累也不能全部让叶子动起来;而左右摇晃树干,那么所有的叶子都会摇动起来。

(14)、庸人之目,见利而不见害,见得而不见失。——(清)张伯行

(15)、早在春秋时代,郑国思想家子产就说过,”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16)、家中有固定的产业,即使碰到荒年也不致挨饿;国家有稳定的法度,即使遇到危难也不致灭亡。

(17)、译文:行事迟缓,一无所成,优柔寡断,难辨是非而毫无主见的,有亡国的可能。

(18)、1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韩非子·制分》

(19)、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20)、我们常说,战胜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

(1)、断,失于太速;察,伤于太精。——《新唐书》

(2)、谓我不信而庚我者,戏我也;谓我信而庚我者,愚我也。——(明)徐祯稷

(3)、译文:进谏上言的臣下,不可不先了解君主的好恶然后进言。

(4)、译文:推崇私行而轻视公功的,就有灭亡的可能。

(5)、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6)、俗语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战国末期,无能的楚怀王受到了亲秦派的控制,面对贪婪的秦国只能不断的割地以乞求保全楚国不被秦国所灭,然而可怜的怀王还是不能阻止秦国的野心,不但被骗到秦国当了三年俘虏抑郁而终外,他的国家最后还是逃不过被秦灭亡的悲剧。

(7)、恶似是而非之人,忌似是非颠倒。——(清)魏源

(8)、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9)、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韩非子·显学》

(10)、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韩非子·大体》

(11)、爬虫中有一种毒蛇,一个身体两张嘴,因为争夺食物而互相用牙齿咬。于是两张嘴互相残杀,便把自己杀死了。臣子互相争权夺利而使国家灭亡的,都是毒蛇这类的东西。

(12)、译文: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

(13)、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韩非子·喻老》

(14)、1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韩非子·备内》

(15)、译文: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

(1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17)、译文:心急气躁,行为轻率而容易冲动,喜欢感情用事而不计后果,有可能会亡国。

(18)、译文:现在想要用先王的法度来这里当今的臣民,和守株待兔是一样的。

(19)、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20)、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1)、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而)崇尚勇武,越国人民也多视死如归;楚灵王喜欢细腰的美女,楚国女子也多为使腰肢变细而忍饥挨饿的人。

(2)、“人主之患(毛病)在于信人。信人,则制(受制)于人”–––––很难让中国人讲信用,也很难让中国人信任别人。

(3)、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4)、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备内》

(5)、“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再细小的奸邪行为都不容发生,这就是私人告密和连坐受刑所起的作用)–––––––明王朝皇帝学习韩非子,大搞特务行经,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之暗探组织。

(6)、一个人立志的境界,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