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名言98句

2023-08-12 12:42:47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麦克阿瑟评价朝鲜战争

1、麦克阿瑟对于朝鲜战争

(1)、只有尽快打碎麦克阿瑟那把砍过来的战刀,才能打破笼罩在志愿军战士心头的“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扭转朝鲜战场上的危局,从而在朝鲜半岛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2)、(李奇微)美军在朝鲜战争不得人心美军在别国发动的战争,很少不伤及平民的。在朝鲜战争期间,朝鲜半岛南方处于美国军政的统治时期,出于意识形态对立原因,大规模屠杀已经开始。美军犯下的南原屠杀,1946年10月数千民众遭到屠杀。韩国学者金荣范指出美军在韩国地区内的屠杀事件分为三类:在交战地区对平民枪杀、炮击;将正有平民通行的桥梁炸毁或放毒;对平民的轰炸和扫射;交战中的机枪乱扫。

(3)、抗美援朝,让西方再也不敢轻视中国。《剑桥中国史》也这么承认:“中国军队跟‘联合国军’对抗的这个事实,表明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强国。……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首次跟西方国家正面对抗(并且没有输)。中国成功地阻止了韩国和美国军队在满洲(东北)的立足。当时,东北,尤其是辽宁,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保卫东北工业区,是参战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以支援朝鲜的方式,中国获得了对美国超过300公里的战略缓冲从而减少了之后50年,东北边境防御需要的花费。”

(4)、为了减少志愿军战士们的担忧,每次在战役发起前,一名战士往往要负重六七十斤的重量上战场,而且还要完全依靠体力行军上百公里,对于志愿军来说,这无疑也是一场考验体能的极限战。

(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6)、冒进的敌军果然进入我方之前布置好的天罗地网。11月25日凌晨,志愿军各部在断了敌军的退路后,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将敌军分段切割成小块,各个击破。此时敌军的几个师拥挤在德川,价川以南,三所里,龙源里以北的狭小地带。在阵线冲散后,多国部队丢下大量坦克大炮落荒而逃,溃逃了200多公里。

(7)、“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8)、1950年11月4日,针对朝鲜战场形势,中国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声明,声明中体现了中国的严正立场,那就是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志愿军将赴朝。

(9)、三天后,麦克阿瑟做出了一项惊人之举,那就是不向美国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擅自发表了一项声明,这是有史以来,赤裸裸地对上级的挑衅。这则声明在1951年3月24日公布于众,声明中宣称:

(10)、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于是,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

(11)、在朝鲜,麦克阿瑟由于力排众议策划、组织、指挥了仁川登陆,从而使他的威望达到了巅峰,对于两栖登陆战,麦克阿瑟绝对是行家里手,仅仅在太平洋战争中他就指挥了十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役。但是在仁川登陆一个月后,马上就被打脸,麦克阿瑟策划指挥的元山登陆,就被人民军布放的大量水雷所阻,直到岸上推进的韩国军队占领了元山,登陆部队还被水雷阻挡在元山港外的海面上!

(12)、在1935年的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之后,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更加是一发不可收拾,菲律宾当时是美国的殖民地,而麦克阿瑟就以菲律宾建立防御为由,不断的向美国政府当局索要巨额的经费,从而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而美国的军政界也不是什么傻子,知道他在其间落了不少的好处,更是惹得以美国总统罗斯福手下人一行人不高兴,但是麦克阿瑟也并没有就此收敛,自命不凡的他一度用退出美国现役来回应那些对他不满的军政要员。

(13)、马修·李奇微,1895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门罗堡。1917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比麦克阿瑟晚了十四年,完全可以说是差了一辈。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先后在西点军校和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教官,并在中国、尼加拉瓜、巴拿马、玻利维亚、菲律宾、巴西和美国各地服役,后来又进入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4)、国产故事片《上甘岭》镜头之一:坚守在上甘岭的英雄们——张连长(右二)、通讯员杨德才(右一)、卫生员王兰(左二)。 新华社发

(15)、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第8集团军的其它部队也遭到了进攻。到6日之前,他们均已撤退至清川江沿线的防御阵地。然而,就像他们当初迅速出现一样,共产d中国的军队迅速消失了。他们没有再发起进攻。中国部队似乎在北朝鲜荒芜的山野间,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了,似乎他们从来就没存在过。1950年11月6日之前,在朝鲜半岛,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16)、麦克阿瑟作为美国陆海空三军之中获得荣誉和勋章最多的将军,麦克阿瑟早已名扬世界。受降仪式的签字,受降仪式签字这天,更可以说是麦克阿瑟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17)、麦克阿瑟就出生在这个风光无限的军政家庭,这就好比是嘴含金勺子,手持枪杆子的无限荣光,同时也是造就了他那无比的自信与骄傲,当然在这么富贵家庭中从小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美国的西点军校,就连毕业时也是以打破了西点军校最好成绩,顺利毕业。

(18)、朝鲜战争初期,由于北朝鲜的进攻,使得南朝鲜节节败退,美国支持下的南朝鲜不是北朝鲜的对手,这让美国大失颜面,同时代表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失败,这种是美国不能接受的,也是不愿意让半岛前沿丢失,这样影响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于是由麦克阿瑟率领十七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队加入朝鲜战争。

(19)、1903年~1916年,从少尉晋升到少校,可谓火箭般的速度;

(20)、“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2、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名言

(1)、“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的接连失利,让麦克阿瑟焦头烂额,而让他接下来始料未及的是:1951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解除麦克阿瑟远东军总司令及“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由李奇微接任。

(2)、美日开战前,麦克阿瑟作为美国远东总司令,驻扎在菲律宾,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因为麦克阿瑟个人的判断失误,美国在菲律宾的几乎所有战斗机被日军摧毁在地面,直接导致了美军在菲律宾的大溃败,后来卷土重来,提出了“蛙跳战术”,逐步摧毁了日军在太平洋的防御体系,体现了他一定的军事才能,二战结束后,主导了日本的民主进程,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日本的实力,作为美国在远东牵制苏联的桥头堡,也因此受到了日本人几乎神一样的崇拜。

(3)、志愿军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平壤和朝鲜之前的全部失地,并攻占了三八线以南的翁津半岛和延安半岛。志愿军这次反击战的战果超过预期,共歼灭敌军6万余人,其中美军4万余人。度二次战役不仅歼敌无数,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还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场之前的劣势,转守为攻。

(4)、然而麦克阿瑟忽略了,这支军队从建军到建国,从来靠的不是装备,靠的是精神,靠的是卓越的军事作战能力及指挥。这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抗衡的资本。

(5)、唯一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人,军旅生涯达到了近50年;

(6)、时间会湮没许多记忆,但有些其实并未消失,只待一个密码,顷刻激活。对于中国人来说,《我的祖国》这首歌,就是一个激活集体记忆的“密码”。“一条大河波浪宽……”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会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或者脑海里开始浮现一些画面、许多往事,在旋律中挺直脊梁。

(7)、当然,麦克阿瑟在美国军界和民众中的威望太高,杜鲁门也不便强行出头。最终,老杜同志学着宋太祖赵匡胤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在解除麦克阿瑟兵权的同时对他进行授勋、“充分肯定”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巨大贡献”。“麦大帅”还能说什么?乖乖回家养老吧,再折腾那就是不识抬举了……杜鲁门为何会选择李奇微杜鲁门之所以选择李奇微,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点,在二战中也已经得到了证明,李奇微绝不是泛泛之辈!“礼拜攻势”就是李奇微搞出来的,让咱们志愿军着实吃了不小的亏。但是,这并不是杜鲁门唯一的目的,毕竟美国军中军事指挥能力强悍的将领彼时还是不少的。

(8)、在朝鲜半岛的东部海岸上,第1军所属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于10月26日在元山登陆。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10月29日,第1军7师也在元山以北80英里处的伊院登陆。部署到位后,第10军的部队立刻开始攻占朝鲜境内东北部地区的主要工业与交通枢纽、港口设施、电力与水利灌溉设施。

(9)、美军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而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只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10)、而且美军为了防止北朝鲜坦克部队跨渡洛东江,炸毁倭馆桥。当时桥上的数百名难民大部分被炸死或被淹死,幸存的难民在游向河岸时遭岸上美军机枪扫射,很多人丧生。美军炸毁庆尚北道高灵郡的德胜桥后,军机立刻对洛东江边和村庄里的避难人群展开轰炸和扫射。美军步兵和战机多次扫射平民,造成无辜的死亡。例如在昌宁郡的草幕村,在马山的一个村庄,在马山的珍北面梨木里,都有大量平民被杀。

(11)、汉江自东向西,从汉城南边流过。第9军据守阵地,保卫汉江以南地区的交通与通信畅通。沃克将军命令第1军、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和韩国第1师在汉城西北的开成附近集结。这里紧靠北纬38度线。接到命令后,由第8师组成的韩国第2军立刻向位于朝鲜中部的议政府和春川之间的区域推进;由首都师和第3师组成的韩国第1军则向位于朝鲜东海岸上的龙坡和注文津之间的区域推进。在这些部队准备向北进攻的时候,第10军的部队分别在仁川和釜山登船,准备在元山实施两栖登陆。元山位于北纬38度线以北110英里处,是朝鲜境内,位于东部海岸上的一个重要港口。

(12)、也正是因为麦克阿瑟将军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打扮,让他在军队之中尤其的显眼和独特。

(13)、在记者发布会上,杜鲁门就曾表示朝鲜问题如果有必要,将动用美国拥有的一切武器。

(14)、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

(15)、身在北京的毛泽东迫切志愿军能够打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他满怀希望地向彭德怀发来电报:

(16)、这种精神层面的极度孱弱,一度深入中国人的骨髓:1931年9月18日晚上,沈阳北大营,敌人冲进来时,年轻力壮的中国士兵就那么直挺挺地躺在军营的床上,枪支弹药就在不远处,但他们就那么躺着,任由日军士兵冲进来,用刺刀一个个捅死他们……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这哪是为国牺牲?他们用毫无价值、充满耻辱的死亡,在中外战争史上堆砌成了一个罕见的“弱”字。

(17)、同样是在4月23日,中国部队将进攻的范围扩大至战线的东部以及中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北朝鲜军队成功地击退了位于第10军右翼的韩国第5师,使敌人能够向南推进至堪萨斯防线和仁济以南。仁济是位于华川水库和日本海之间中间位上的一个重要城镇。沿临津江一线,仍然是在第1军的防区内,中国军队从韩国第1师和英国第29旅的阵地之间,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接着,在临津江以南几英里的地方,敌人将英军第29旅的格洛斯特营包围在了雪马里附近的一个小山顶上。格洛斯特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后来被授予美国总统部队集体嘉奖。当救援行动最终无法接近该营,先前该营于24日和25日分别进行的突围行动也均告失败以后,格洛斯特营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围,但最终被歼灭。该营的绝大部分幸存士兵被俘。第1军最终未能解救格洛斯特营,原因是多方面的:决策欠佳,通信不可靠,地形崎岖以及敌人意志坚定的顽强抵抗。英军损失极为惨重:20名英军士兵阵亡,35人受伤,575人在战斗中失踪或被俘。

(18)、但也正是这推迟的9天时间,志愿军才有了拉起一张天罗地网的机会。

(19)、就在这天,确信“中国共产d对北朝鲜人的支持是关键因素”的麦克阿瑟下令轰炸鸭绿江大桥的北朝鲜一端,以阻止志愿军部队和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向朝鲜战场。

(20)、而对于中国是否会出兵,以及志愿军入朝以后的作战意图,麦克阿瑟的判断全部错误,以至于在第一次、第二次战役中都遭到了失败。

3、麦克阿瑟评价朝鲜战争的视频

(1)、回过头来看,195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战场上发生的情况已经预示了即将发生的灾难。来自中国的不详“信号”已经预示了灾难,这些信号经由印度外交渠道传递给了美国。据报道,中国将不会容忍美军出现在距离朝中边境如此近的地方,如果除了韩国军队以外的任何联合国军部队越过北纬38度线,中国都会派军队进入朝鲜。由于美国正试图从外交上孤立共产d中国,几乎没有什么渠道可以证实中国的警告。尽管意识到了其中的某些危险,但美国的外交和情报人员,特别是麦克阿瑟将军并不重视这种风险。他们认为,最佳的干预时机已经错过,而且,即使中国决定干预,联合国军的空中力量和火力将会大大削弱中国军队的机动能力及后续补给能力。许多军事观察家都认为,中国能够部署到战场上的规模庞大的步兵,装备差,指挥水准差,后勤补给更是极度糟糕。这些军事观察家中的一些人,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帮助训练中国军队以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但是,对于重新部署到朝中边境地区的中国部队,这些“专家”未能充分认识到许多士兵身上的军事经验和革命热情。许多战士都是自信心十足的老兵,他们在国内战争中,成功打败了国民d军队。尽管这些部队的后勤补给的确很差,但士兵的积极性很高,经过战斗的锤炼,而且指挥他们的军官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有些人甚至经历过20多年几乎没有间断的战斗洗礼。

(2)、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在团长范天恩的指挥下,进行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战斗,就攻上了飞虎山主峰。

(3)、1903年,以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至今未被打破;

(4)、1951年3月,杜鲁门政府欲策划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而这一消息被麦克阿瑟得知,他将这种视为美政府服软的表现。

(5)、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二人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他们都想让对方成为替罪羊,将此次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对方身上。不过,麦克阿瑟毕竟只是将军,杜鲁门则坐在总统职位上,最后,杜鲁门政府决定彻底解除这位将军的所有职务,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再给世人留下一种政府故意要给麦克阿瑟落井下石的印象。杜鲁门第三:麦克阿瑟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他积怨颇多,最终遭到罢免。麦克阿瑟一直认为,自己在军界、政界和民众心中一直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所以,他从不听取杜鲁门政府的各种指令,作战之时,更是屡屡自行其事。

(6)、时间过去了11年。1962年5月2日,82岁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责任、荣誉、国家》。

(7)、登录后的他没有停下脚步,立即与小威廉·哈尔西配合展开莱特湾海战,歼灭了日本联合舰队并夺取了制空、海权。还指挥盟军部队向北边的马尼拉展开总攻,1945年1月10日盟军就在马尼拉北边的仁牙因湾登陆成功,同月29日在南面的巴丹登陆,将岛上的日军行成南北夹击之势,最后在3月成功收复马尼拉。此时的麦克阿瑟也完成了他在记者发布会上的豪言壮志,菲律宾反击一役让日军死伤高达40余万人。

(8)、对于刚进入朝鲜作战的志愿军来说,如果无法迅速地取得战斗的胜利,就会随时面临着被“联合国军”赶出朝鲜的可能。

(9)、资料中:在1950年12月份,麦克阿瑟向军政部提交了一份“迟滞目标”清单。在清单中,麦克阿瑟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和袭击目标,而在这些袭击目标中,以原子弹轰炸成了常态,整个清单需要动用的原子弹居然高达26颗……而且意图也很明显,扩大战争,直接同我国开战。

(10)、曾经有人算过一笔账,美军的一名前线作战士兵,就有13名后勤兵提供支持,而志愿军的一名后勤兵却需要支援上百名前线战士。这种在战场上后勤的强烈反差,造成了志愿军多次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

(11)、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2)、15军的回忆录上写道:美军精锐空降兵确实名不虚传,极其凶悍,他们等极其猛烈的炮火把志愿军阵地覆盖一遍后,开始一波又一波前仆后继地往上冲。然而,三天之后,187空降团所剩无几,被志愿军彻底打残了。

(1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登陆获得成功,1951年4月,麦克阿瑟因战争失利和所谓“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而被解除一切职务。

(14)、麦克阿瑟其实是想使用二三十枚原子弹投放在中国跟朝鲜边境,制造出来一条核辐射带,阻止我们对朝鲜战场上的军队进行增援以及提供物资保障 ,同时这样做也等于是把战争扩大规模,甚至有可能引发核战争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只是我们跟苏联没有被吓到,倒是美国的盟友被吓到不轻。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罂粟面积高达2000万亩,种植罂粟农民60多万,全国吸毒人数2000多万。

(16)、一个西点军校教员评论说:要知道参加韩战的美军部队均非等闲之旅。美八军、陆战一师、骑一师都是美军中响当当的王牌军、常胜军。官兵又刚打过二次大战,富有实战经验。装备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种轻重武器。并且拥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除了第一次战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实在没有什么其他的借口可找。美军在韩战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战役初期遭受突袭时失利,在中后期的两军对垒攻防中也胜少败多。就只能得出一个令人很不舒服的结论:装备占优的美军在战场上的作战表现不如中国军队。

(17)、由于“联合国军”主力已经后撤至清川江以南,并占据了沿江的有利地形,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11月8日,西线志愿军也纷纷撤离了飞虎山、德川等地。

(18)、第二次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19)、由于美国在西欧的急剧扩张导致政府军费紧张,再加上这二人意见不合,杜鲁门开始将麦克阿瑟所指挥的军队进行大幅度裁员。朝鲜战争爆发之时,麦克阿瑟所在的军队已经不足11万人,其实这个时候,杜鲁门就已经有了撤掉麦克阿瑟职务的想法。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第二:由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失败,导致两人之间矛盾激化。如若在战场上美军能够取得胜利,总统与这位将军之间倒是相安无事,甚至还能够弹冠相庆;一旦战争失利,双方就会互相推诿责任,甚至肆意指责谩骂。

(20)、这场在狭小地域反复争夺、血流成河的战役,最终成为中美双方意志的考验,谁能咬牙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时任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方主力作战部队15军军长的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已经打出了很硬的作风,咬着牙再挺一挺,敌人比不了这个硬劲儿。上甘岭打胜了,能把美国军队的士气打下去一大截儿……上甘岭战斗要坚持打下去,就是要跟美国人比这个狠劲儿凶劲儿!”

4、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说了句什么话

(1)、当然在后面的几次战役里面,双方一边打一边谈判,麦克阿瑟多次要求使用原子弹,但是都被杜鲁门拒绝了,美国的小弟要求美国不要扩大战争规模,麦克阿瑟不愿意,让欧洲各国跟杜鲁门都觉得麦克阿瑟是一个危险的自私的固执老头,最终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由李奇微代替,杜鲁门同时通过轰炸机运输原子弹到关岛基地,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美国的态度,最终美国并没有使用原子弹,双方最后在谈判桌上结束战争。

(2)、麦克阿瑟指挥的这一战役的成功,在美国国内受到交口称赞,似乎使他达到了自己事业的顶峰。他回顾经历过的50多年军事生涯,自己曾是西点军校成绩最优秀的毕业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年轻的准将,是军事院校史上最年轻的校长、是担任外国陆军元帅的第一个美国人,也是美国惟一的参加过三次战争的将军。想到这些,麦克阿瑟踌躇满志,甚至有些得意忘形了。当杜鲁门总统于10月15日飞到威克岛与他讨论朝鲜战争局势时,他很果断地说:“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杜鲁门问道苏联和中国加人战争的可能性时,他认为假如他们在最初第一或第二个月介人战争,可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现在不怕苏、中干涉了,也用不着再对他们毕恭毕敬了。他认为中国在东北有30万军队,但仅可能派五六万人渡过鸭绿江作战,并且没有空军掩护,因此用不着担忧。

(3)、第5骑兵团一开始也遇到了困难,直到10月10日都未能跨过三八线。第二天,该团1营遇到了一股强大的敌人,他们占据着一条由多个山头组成的长长的山脊,分别是1175和174高地。这些高地控制着开成以北一条长度为15英里的前进通道。12日下午,这些步兵们将敌人的防守部队从山脊上赶跑了,但是战斗非常惨烈。在攻占174高地的战斗中,C连的一名排长,塞缪尔S.库尔森中尉,发现他手下的一名士兵闯入到了敌人隐蔽非常巧妙的一个炮兵阵地,并中弹负伤。库尔森赶忙跑过去救他。库尔森中尉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与敌人徒手搏斗,竭力保护这名受伤的士兵,直至最后牺牲。战后,当他的遗体被重新找到的时候,人们发现炮兵阵地里躺着敌人的7具尸体。库尔森中尉的英勇行为,挽救了那位受伤士兵的生命,并清除了敌人阻击阵地上的一个主要据点。因为他的英勇行为,库尔森中尉被追授一枚荣誉勋章。

(4)、综上所述,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打仗水平如何?请众网友予以置评!

(5)、仁川登陆的成功,和随之而来的战果,把麦克阿瑟55年的从军生涯,推向了辉煌的颠峰。其力排众议,不按常规出牌,使整个战伇蒙上了传奇色彩。常胜将军、战神桂冠加冕,各盟国贺电沓来纷至。部下更是对其唯马首是瞻。此时的麦克阿瑟,云天雾地,目空一切。骄狂之气急剧膨胀,引发的后果是在三八线以北屡战屡败。期间,麦克阿瑟不断抗命、犯上,还把美军的失败责任,推给总统杜鲁门和华盛顿军方,和杜鲁门直接冲突。由于麦克阿瑟多次直接向美国政府决策层挑战,最后被杜鲁门以抗命罪解职!

(6)、有着独到眼光的麦克阿瑟就向当时军政府提议,从各个州的国民警卫队抽调兵力,再组成一个师开赴欧洲战场,这个师被命名为“彩虹师”,其意义为来自美国各地的彩虹,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该师的参谋长,破格提拔成为了上校,还要指挥军队的实际作战。

(7)、“中国的前途在中国大陆,在那13亿心含‘鸦片战争’之耻,心含‘八年抗战’(现正确提法是“14年抗战”——编者注)之恨的中国人身上!

(8)、《我的祖国》这首歌,是跟一部电影紧密相关的,这部电影叫《上甘岭》,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虽然讲的是一个连队的故事,却还原了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之残酷与壮烈。在激烈的战斗间歇,狭窄的地下坑道内,志愿军卫生员王兰唱起了《我的祖国》这首歌,鏖战多日、伤痕累累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歌声中昂起头来,眼眸清亮。《上甘岭》是一部黑白电影,没有今天令人眩目的特效,演员也很质朴,但这个场景,成为几代中国人无法忘怀的经典:

(9)、这一响亮的巴掌打得麦克阿瑟晕头转向,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这样的局面,麦克阿瑟不愿看到,美国更不愿意看到。

(10)、上甘岭,是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高地,从此成为一种再大困难能奈我何、强敌当前敢于胜利的精神象征。  

(11)、因为在此前,他就已经被所谓的“核武攻击”搞得焦头烂额。

(12)、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

(13)、心灰意冷的麦克阿瑟后来在菲律宾焕发第二春,担任菲律宾历史上唯一的外籍陆军元帅,帮助菲律宾组建军队,抵抗日军的侵略。而在日军对菲律宾发动进攻后,麦克阿瑟由于指挥不当和预判失误,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被日军击溃,菲律宾军队有限,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下也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菲律宾最后被日军占领。

(14)、第二次则是在朝鲜战场上,在麦克阿瑟占领平壤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进入朝鲜进攻“联 合国军。”在中国志愿军面前,麦克阿瑟三战三败,仅仅第四次战役打了个旗鼓相当。由于缺乏有效的办法,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由李奇微来接替他的职务。 对于麦克阿瑟来说,被撤职的滋味,实际上比败北还要难受。

(15)、1950年10月19日,美军本想着越过三八线,直接将战争推向中朝边境。这时,刚刚成立一周年的新中国的选择完全出乎了美国人的意料之外:自愿出兵“抗美援朝”。经历多次惨烈战役以后,美军被强大的志愿军彻底赶回三八线。曾经在二战战场上都所向披靡的美军,就这样被光速打脸。麦克阿瑟这位被全球吹捧为天才军事指挥家的将军,沦为了国人的笑柄。麦克阿瑟这个时候,由于战争失利,杜鲁门将一切的职责都归咎在麦克阿瑟身上,他认为,麦克阿瑟不听政府指挥快速撤退美军;麦克阿瑟则完全否认这样的指控,认为正是政府一直没有批准他的全面作战计划,这才导致战争失败。

(16)、美国《安斯凯顿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偌布斯·弗兰克评论:北韩战场上的中共军队,除了军事装备上不如美国联军,而其他无论斗志、勇气,都是美国难以想象的高……当时,中共军队可以说无论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块阵地,独挡一路盟军。而盟军除了美军以外,其他部队都是一触即溃。

(17)、麦克阿瑟参加了一战二战以及韩战,作为一个将军能亲身经历这么多次战争真的是很了不起了,名气大是因为他在穿着和言行举止上与众不同,而水平一般则是因为他在两场战役中的溃败。

(18)、1920年至1941年二战爆发前,麦克阿瑟已经衔至四星上将,担任美远东军总司令;

(19)、对阵的双方都拉开了貌似最终大决战一般的架势,麦克阿瑟已经在媒体前向世界宣称:

(20)、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读这篇台湾同胞写的文章,怎不感慨万千?中国人背负着历史的烙印,从历史中走过来,正在创造新时代属于自己的历史。大道之行,谁能阻挡?正如《我的祖国》所歌唱的:

5、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回忆录

(1)、无论是西方列强,还是东方的日本,已经熟稔了中国、中国人的这种精神孱弱:瞪一下眼,中国人就会哆嗦;喊一声打,中国人就会发抖;挥一轮拳,中国人就会趔趔趄趄往后躲闪……

(2)、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同年9月2日,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代表盟国在“密苏里号”接受日本受降并签字……

(3)、联合国军从三八线推进到鸭绿江,又被从鸭绿江击退到了三八线,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杜鲁门总统决定发表一项声明,意在表明联合国军司令部决定考虑停火,并致电了麦克阿瑟。但是麦克阿瑟,显然对这样的败退有所不甘,甚至提出了要将战火扩大到中国本土,使用原子弹等战略主张。

(4)、兵败的麦克阿瑟差点自杀,好在罗斯福及时地以美国的国家名义对其劝阻。这才有了麦克阿瑟在成功反攻菲律宾后,在菲律宾莱特岛雨中发表的演讲:“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

(5)、美军在南韩屠杀行为中最为人知的是老斤里事件,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部队在老斤里屠杀近300名难民(韩国政府在2005年发表的数字是163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不久后又在倭馆和马山真北面先后杀害数十名难民。美军的解释是,为了防止难民群中可能混有人民军,上级下达“可疑的避难民,无条件射杀”的命令。美国军方在压力之下对此展开16个月的调查。五角大楼最终承认大屠杀事件,称“老斤里事件”是“一桩悲剧”。

(6)、认识到联合国军已经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各国领袖们立刻开始在联合国争论起来,探讨联军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境内是否是明智之举。联合国安理会建议哈利S.杜鲁门总统,不要向北进攻。安理会的观点是,将北朝鲜军队从南朝鲜境内驱逐出去,这样的胜利已经足够。然而,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秉持的军事理念,要求完全、彻底地摧毁北朝鲜军队,以防止它再次对南朝鲜发动进攻。9月11日,杜鲁门总统接纳了他的军事顾问们的意见,同时也注意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呼吁,不要激怒共产d中国和苏联。

(7)、这种狂妄表现在没有正视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中国保卫领土安全的决心。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随军记者,在其所著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这样写道:

(8)、美国认为我们就算参战也不会有太多部队参战,根本不当回事,那个时候我们为了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大量集结,在警告无效后,东北边防军改名为自愿军跨过鸭绿江,对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队进行正面较量,美国军队根本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我们两次阶段性的战役打回了三八线附近。

(9)、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评论说:中国共军是一个幽灵,连个影子也没有。共军没有机械化部队,只好巧妙地实施徒步渗透,迂回包抄行动。敌人的行动比我们的行动意图更隐蔽。

(10)、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志愿军如此庞大的部队频繁调动与集结,而且都是在美军飞机空中盘旋侦查的情况下进行的,“联合国军”竟然毫无察觉。

(11)、朝鲜战争爆发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奔赴朝鲜作战。

(12)、麦克萨瑟出生在军人家庭,根正苗红的军二代,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能力。麦克阿瑟从考入西点军校开始了其军旅生涯。

(13)、杜鲁门在看了麦克阿瑟这些建议后,摆在他面前的已经不是批复个同意或者不同意。首要做的就是如何稳住“原子弹妄想症患者”――麦克阿瑟。

(14)、麦克阿瑟这次的做法,显然是彻底激怒了杜鲁门,而他的被解除职务,也就被杜鲁门提上日程并付诸行动。

(15)、这是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之间的根本分歧,无法调和。麦克阿瑟是典型的军人,与艾森豪威尔那种军人出身的政客不同,他更注重的是军事层面的东西,对政治层面的东西往往嗅觉没有那么灵敏。杜鲁门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职业政客,他首先必须关注是是世界政治格局和国会山上那些“老爷”们的态度。宁可不打、小打,甚至打输了,也不能与前苏联和国会山上的“老爷”们彻底撕破脸……很显然,麦克阿瑟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又或者看到了也只当没看见……杜鲁门为何要换下麦克阿瑟麦克阿瑟这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二战期间已经证明了,不弱、而且相当强悍!也正是因为二战,麦克阿瑟在国内和西方世界积累了相当高的威望。但是,同样是因为二战中积累的威望,让麦克阿瑟有些“飘飘然”了,甚至忘了,彼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才是美军的总司令!

(16)、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d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17)、早就提“原子弹”头就疼的杜鲁门哪里会答应,大为恼火,直接就否决掉了。并且在杜鲁门心里,已经开始对麦克阿瑟表现出担忧和不满。

(18)、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在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对已进犯到朝鲜北部的熙川,温井,云山等地区的敌军发起猛攻。后知后觉的多国部队准备不足,被打了个突袭,纷纷向清川江以南逃窜。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第一仗即旗开得胜,共歼灭敌军5万余人,